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保密要害部位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保密存储设备。这一条款将保密柜从普通办公家具提升为守护国家秘密的战略级安防设施,其技术标准与使用规范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根基。
一、强制认证:技术防护的“铁门槛”
保密柜的准入资格绝非儿戏。《保密法》第三十九条特别指向BMB54-2020《保密文件柜技术标准》认证体系。
二、权限管控:双人双锁的“安全密码”
针对绝密级载体,《保密法》要求保密柜必须实现操作闭环管理:
双因子认证:采用“触屏密码锁+指纹识别”双锁联动。
操作溯源:系统自动记录每次存取的人员、时间、操作类型,日志加密存储≥180天,支持反查审计;
分权制约:划分管理员(配置权限)、审计员(监督日志)、操作员(日常存取)三类角色,杜绝单人权限滥用。
结语:保密柜是物理防御的基石,更是责任意识的试金石
《保密法》第三十九条对保密柜的技术规制,本质上是通过物防标准化倒逼人防责任化。当每一份国家秘密存入通过BMB54-2020认证的柜体,当每一次存取遵循双人双锁流程,当每一台设备融入智能安防网络,这道“最后防线”才能真正成为让窃密者绝望的钢铁长城。
正如保密战线那句箴言:“最坚固的保密柜,永远是由制度铸就、用人人尽责守护的科技之盾。”
数据来源: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年度报告(2023)、BMB54-2020标准解读手册、典型泄密案件司法文书。
返回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