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涉密载体的规定及要求
作者:高保Huub
时间:2025-06-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教育部相关管理规定,教育部对涉密载体的管理遵循国家统一保密制度,并结合教育领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核心规定及要求如下:




 一、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

教育部要求对涉密载体实施 全流程闭环管理,涵盖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各环节:

制作与标注

涉密载体需在符合保密标准的场所(如保密室或定点单位)制作,并清晰标注密级、保密期限、发放范围及编号。

禁止委托无资质的单位(如私营企业)制作纸介质或磁介质载体。

收发与传递

收发时需履行清点、登记、签收手续,确保密封完好;传递必须通过机要交通、专人递送或外交信使(境外场景),严禁普通邮政、快递或互联网传输。

 

使用与保存

仅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如屏蔽机房、保密室)使用,严禁在非涉密场所(如私人住宅)处理涉密内容。

保存场所需配备保密柜、防盗报警等设施;绝密级载体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并存于符合国标的保密设备中。

复制与汇编

复制机密级/秘密级载体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绝密级载体须原定密机关批准;复制件需加盖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710

汇编涉密文件需经原制发单位同意,并按最高密级管理。




二、技术防护与设备禁令

教育部结合教育领域数字化需求,强化技术管控:

设备使用限制

严禁使用个人电子设备(如U盘、手机)存储或处理涉密信息;涉密载体维修需由本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外送维修须拆除存储部件或专业销密。

网络安全要求

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的系统需符合分级保护标准,配备防电磁泄漏措施;禁用普通视频会议系统及第三方工具(如OCR、AI插件)传输涉密内容。

2025年启动的“教育密码专项”项目,要求建设CA屏蔽机房及密码服务平台,提升数据加密能力。




三、人员与责任管理

人员审查与教育

涉密人员需通过背景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并接受岗前/在岗培训;离岗时需清退载体并接受脱密期管理36

假期前开展保密教育,重申“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等要求6

责任落实与监督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定密责任人;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对违规行为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610

动态更新“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明确密点、密级及保密期限12




 四、教育领域特殊场景要求

境外活动管理

出国(境)人员严禁携带涉密载体;境外使用涉密文件需存于驻外使领馆保密室,外出时两人同行(绝密级)。

 

学术与科研场景

科研项目中涉密论文、数据需按保密规定管理;严禁在公开会议、社交平台谈论涉密内容。




五、违规处理与销毁

违规行为界定:包括非法持有、私自销毁、通过非保密渠道传递涉密载体等。

销毁流程:须履行清点、审批手续,送保密部门指定机构销毁,禁止自行处置或作为废品出售。




总结

        教育部对涉密载体的管理以 “全程可控、最小化知悉” 为原则,突出以下特点:

全链条闭环:覆盖载体从生成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强调审批登记与技术防护并重;

教育场景适配:针对学术交流、境外活动等高频场景制定专项措施;

责任到人:通过人员审查、承诺书签署及动态监管压实主体责任。
具体执行需结合《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教育部内部细则(如2025年“教育密码专项”技术要求),违规将依法严惩。

 




返回上一页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