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涉会议的管理规定主要围绕精简高效、务实节约原则制定,核心依据是《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并结合最新教育政策动态强化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一、精简会议数量与规模
严格会议审批
计划内召开:不在教育部年度和季度会议计划外临时动议召开覆盖各省(区、市)或直属高校的会议。
限制论坛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以教育部名义举办或参与论坛、赛事;严禁司局级单位主办此类活动。
控制参会范围
仅安排与会议内容直接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参加,避免“陪会”现象。
严控领导出席:不得要求省级教育部门或高校主要负责人参会,尤其禁止要求高校党政一把手同时参会。
二、提高会议实效与形式优化
压缩时长与内容
全国性工作会议不超过1天半,视频会和电视电话会不超过1.5小时。
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杜绝空话套话,要求会前充分准备并科学安排议程。
推广高效会议形式
优先采用视频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现场办公会等简约形式,减少异地集中开会。
案例:2025年6月教育部在重庆召开的西南片区调研座谈会,聚焦区域教育改革,未提及大规模线下聚集,体现高效务实导向。
三、严控仪式性活动与减轻基层负担
禁止非必要活动
机关干部一律不出席地方或学校自行举办的表彰庆祝等活动。
部领导原则上不出席校庆活动,教育部不发送贺信、贺电。
减少基层干扰
到校开展工作需在学校食堂或招待所安排食宿并严格执行标准。
严格控制检查、评估、验收等活动,相关费用由组织单位承担,严禁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四、会议文件与经费管理
精简文件简报
无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已公开事项不再印发公文;全面推行电子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
会议原则上不出简报,文件需标注“密点”并按最高密级管理(如涉密采购、工程等内容)。
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执行会议经费标准,会场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发放非必要材料或文具。
禁止会议期间安排文艺演出、展览等无关活动。
五、涉密会议特别要求
虽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教育部独立涉密会议细则,但结合国家保密法规及教育部职能,其管理需同步遵循:
技术防护:禁用无线设备及普通视频会议系统,防止数据外泄。
文件管控:涉密文件在保密室制作,传递需两人同行,境外活动须通过外交信使传递。
人员审查:参会人员需背景审核并签订保密协议,限制知悉范围。
六、监督落实与追责机制
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会议执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
社会监督:完善机关作风评议制度,对违规行为限期整改并严肃处理。
动态更新:2025年新规要求涉密会议动态更新“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并报备。
总结
教育部对涉会议的管理以 “精简、高效、务实、安全” 为核心:
数量与规模双控:严控计划外会议,压缩参会范围与时长;
形式与内容并重:推广视频会议,强化议题针对性,杜绝形式主义;
基层与经费减负:禁止干扰教学,严控仪式活动,降低会议成本;
保密与监督闭环:同步国家保密要求,建立责任追溯机制。
具体执行需结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教育部内部动态细则(如2025年课程教材项目申报中重申的纪律要求)。
返回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