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工作保密“手机禁令”执行细则
作者:高保Huub
时间:2025-07-05


一、绝对禁用场景

遇下列事项必须立即停止手机使用并集中保管

案件核心环节

讨论重大职务犯罪线索、反间谍案件侦办策略

查看未公开的批捕决定书、起诉书底稿

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证人保护信息

敏感信息接触

接触纪检监察移交的绝密级材料(如高级干部违纪证据)

处理国家安全机关密函境外情报通报

特殊场所作业

进入案卷档案库涉密会议室司法鉴定密检区

参与跨部门涉密案情会商(含公安、国安联合办案)

:手机含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一切无线通信设备

二、替代方案与设备管理

保密需求

安全替代措施

内部通讯

使用国产加密座机(如华为保密专线)

文件传输

通过检察专网加密系统点对点发送

信息记录

配备防电磁泄漏手写板+碎纸机

紧急联络

设置屏蔽室固定红机(直连保密局)

三、违规惩戒标准

一级违规(造成实质泄密):
→ 开除公职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判刑10年)
案例:某检察官用手机拍摄秘密卷宗 → 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起诉

二级违规(存在泄密风险):
→ 暂停检察官资格 + 脱密期2年 + 终身不得晋升
案例:携带手机进入涉密会议未使用 → 记大过并调离办案岗位

三级违规(违反保管规定):
→ 全院通报 + 取消年度评优 + 补训8学时保密课程

四、执行监督机制

物理管控

保密区域入口设电磁屏蔽柜(带双指纹锁)

启用毫米波探测门(可识别隐藏电子设备)

技术监测

部署全频段信号嗅探仪(实时定位违规开机行为)

工作终端安装手机 proximity 报警软件(靠近涉密设备自动告警)

人员互查

执行同事监督责任制(发现未举报者连带处分)

每月突击检查手机云端备份记录

 

法律溯源与责任声明

《人民检察院保密规定》第二十四条
“检察人员处理绝密级事项时,禁止将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带入工作场所”

《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条
“违规使用电子设备造成泄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点提示
❗ 手机拍照=泄密
  即使未联网,手机摄录涉密文件 → 按既遂泄密论处
❗ 关机≠安全
  待机状态可被远程激活麦克风 → 必须移除电池存放

 




返回上一页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