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保密意识 压实主体责任 筑牢保密防线——对近期保密检查发现问题的警示与工作要求
作者:高保Huub
时间:2025-07-11


近期,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专项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仍存在保密设备使用不合规、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保密检查不通过,面临严肃整改和责任追究。典型案例警示我们:保密无小事,责任重如山,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各单位及全体保密人员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时刻绷紧保密弦,确保国家秘密绝对安全。

一、 问题突出,隐患触目惊心,保密检查亮红灯
本次保密检查聚焦保密设备合规性与操作规范性。检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

设备不合规: 部分单位仍在使用未达到国家保密标准的陈旧保密柜或文件柜,其防盗、防火、防技术开启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有效抵御风险。

操作严重失范: 具体表现为:

初始密码未修改: 对新启用保密柜,未按规定第一时间彻底更改出厂默认密码,使用诸如“0000”、“123456”等简单密码或初始密码,形同虚设。

人离柜门未锁: 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离开时未按规定锁闭保密柜门,导致涉密载体处于失控状态。

涉密载体未入柜: 个别人员图省事或心存侥幸,将应入柜保管的涉密文件、存储介质等随意放置桌面或其他非保密场所。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相关单位保密检查未能通过,被责令限期整改,并将依据情节承担相应行政或法律责任

二、 案例警示,代价沉重,责任追究零容忍
血的教训就在眼前,再次敲响警钟:

案例一:涉密文件未入柜,个人前程付代价。 某单位工作人员张某,因麻痹大意,下班时未将一份重要涉密文件放入保密柜保管,被检查发现。虽未造成实际泄密,但其行为已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经研究决定,给予张某降职处分,调离涉密岗位,并在全系统通报批评。此案警示:一次小小的疏忽,足以断送职业生涯。

案例二:密码形同虚设,单位蒙受巨大损失。 某单位因管理松懈,对保密柜密码设置要求流于形式,长期使用极其简单的密码(如“1234”),且未定期更换。不法分子利用此漏洞,轻易破解密码,窃取近2000份涉密文件,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该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被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声誉严重受损。此案证明:密码这道“电子锁”若脆弱不堪,再坚固的柜体也毫无意义。

三、 压实责任,立行立改,筑牢铜墙铁壁
针对检查暴露出的问题和典型案例的深刻教训,现对各单位及全体涉密人员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立即开展自查自纠:

对照国家保密标准,全面核查在用保密柜等设备的合规性,淘汰、更换一切不达标设备。

彻查所有保密柜密码设置情况,立即修改并强制使用高强度密码组合(字母+数字+特殊符号,长度不少于8位),且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季度一次)。

严查“人离柜不锁”、“件不入柜”等违规操作,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强化制度刚性执行:

严格落实保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将人离柜锁、件件入柜、密码强固常新”作为不可逾越的铁律。

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到岗、到人。

深化全员警示教育:

以上述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迅速组织全体涉密人员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讲清危害、讲明后果、讲透责任。

常态化开展保密知识技能培训,提升规范操作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严肃责任追究机制:

对今后在各级保密检查中发现的设备不合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一律视为责任事故

对直接责任人,绝不姑息,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单位及个人,同步追责,并纳入单位年度保密工作考核评价,实行“一票否决”。


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基石。保密柜是守护秘密的物理屏障,规范操作是落实责任的行动体现。全体单位和涉密人员务必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将保密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杜绝设备隐患,彻底规范操作流程,层层压实保密责任,确保国家秘密万无一失,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返回上一页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