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保密典范
作者:高保Huub
时间:2025-08-17


一、古代保密典范

  1. 姜尚的“阴符”与“阴书”

    • 阴符:一套尺寸不等、形状各异的符号,共8种,最初为竹制,后改用木片或铜片。符契长度与特定军事信息对应,如长1尺代表大胜克敌,长9寸代表破阵擒将等。信使不知其中含义,即使被俘叛变,敌人也无法知道内容。

    • 阴书:采用“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的方法,将军事情报分成三份,分别放在三枚竹简上,派三名信使各持一个竹简出发,到达目的地后,三枚竹简再合而为一,方知军事信息的原意。传递途中,即使一人或二人被敌人抓获,敌人也得不到完整的信息。

    • 背景:商纣王末年,姜太公辅助周室,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为确保军机密令安全传递,发明了“阴符”与“阴书”。

    • 保密措施

    • 启示:古代战争中,军事情报的安全至关重要。姜尚的发明有效保障了军事通讯安全,体现了超前的保密思想。

  2. 孔光的“不言温室之树”

    • 孔光有销毁发言草稿的习惯,凡涉及与皇帝之间对话内容的草稿事后一律销毁,以防机密外泄。

    • 如果孔光推荐某人做官,也不会让其知道是自己推荐的,以防结党营私。

    • 孔光回到家后,对自己的家人闭口不提朝中政事,甚至对皇宫种什么树这样的细节都丝毫不对家人透露。

    • 背景:孔光是汉成帝时期的名臣,领尚书事,掌管机密。

    • 保密措施

    • 启示:孔光身处中枢要职,数十年如一日保守国家机密,展现了极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素养。

  3. 晏殊的“明日再出宫”

    • 一天,宋真宗交给晏殊一份任命名单,命其按照名单上的内容草拟制书。晏殊看罢,连忙对真宗奏道:“臣是外制,不敢越职。”

    • 晏殊始终没有将昨天的事泄露半句,遵守了秘书的职业操守。

    • 背景:北宋名臣晏殊担任知制诰一职,负责起草诏令。

    • 保密措施

    • 启示:晏殊的行为体现了对职责的尊重和对保密制度的遵守,是古代秘书人员的楷模。

二、近代保密英雄

  1. 周恩来的保密实践

    • 1927年,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要求全党转入秘密斗争。周恩来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秘密工作条例》等保密工作文件。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前,周恩来要求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绝对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只准参加试验的人员知道,不能告诉其他同志,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

    • 周恩来在平时工作中,涉及重要事项都会用专线电话,办公室和卧室都装有专线电话和加密机。对密级高、时间紧的文件,要求专人专送专办。

    • 背景:周恩来是党的保密工作的光辉典范,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 保密措施

    • 启示:周恩来的保密工作精神和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永远的榜样,强调保守好秘密是铁的纪律。

  2. 陈客嫲的英勇牺牲

    • 为了混过敌人关卡,她制了双层粪桶,上层装粪,下层藏粮、盐,巧妙躲过敌哨兵检查。

    • 陈客嫲受尽毒打,不肯招供,不吐半点红军游击队的情况,最终英勇牺牲。

    • 背景:陈客嫲是闻名闽西的革命接头户,原名邱清玉。

    • 保密措施

    • 启示:陈客嫲舍生忘死,一心为革命、为人民,是革命英雄的杰出代表,她的故事增强了人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对党的热爱之情。

  3. 董健民的“誓与密码共存亡”

    • 1946年,董健民夫妇携带秘密文件由海路经大连奔赴东北,途中遭遇国民党军舰拦截,炮弹击中商船。

    •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夫妇两人冷静抉择,把所携带的密件紧紧贴在胸前,又把孩子揽入怀中,一家三口相拥着毅然跳进波涛滚滚的大海。

    • 背景:董健民是延安的机要员,与丈夫钟琪结为连理后,誓言“为了千百万人能够得到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不泄露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

    • 保密措施

    • 启示:董健民夫妇用生命捍卫了党的机密,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坚定信念。

三、保密故事中的共同启示

  1. 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保密意识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从姜尚的“阴符”与“阴书”到周恩来的保密实践,都体现了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

  2. 保密措施的多样性:历史上的保密措施多种多样,既有技术手段如加密通信、物理隔离等,也有制度手段如保密条例、专人专送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保密工作的坚固防线。

  3. 保密精神的传承:从孔光的“不言温室之树”到董健民的“誓与密码共存亡”,保密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下来。这种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